1986 年 8 月 6 日,使用人工心臟時間最長的病人遺憾離世,這起案例像警鐘長鳴,為我們敲響了生命急救的警鐘。當生命的脆弱與科技的力量交織,我們不得不深思:急救知識,你我備好了嗎?
死亡現場還原:人工心臟的極限挑戰
在當時,人工心臟代表著人類科技的尖端突破,它為終末期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。然而,即便擁有了人工心臟,患者最終仍未能幸免于難,這充分暴露了面對心臟驟停等突發狀況時,單純依賴設備的局限性,更凸顯出掌握急救技能的必要性。
心肺復蘇(CPR)—— 生命的接力棒
當心臟驟停發生,生命在分秒間流逝,心肺復蘇(CPR)就是那根拯救生命的接力棒。先要迅速判斷患者狀態:輕拍肩膀、高聲呼喊,觀察胸部起伏、觸摸頸動脈搏動,若無意識、無呼吸或僅有瀕死嘆息樣呼吸,且頸動脈搏動消失,就立即開始 CPR。讓患者仰臥于堅實的平面,施救者雙膝跪于其身體一側,雙腿分開與肩同寬。找準心前區按壓位置,左手掌根緊貼胸部,右手與左手掌根重合,十指交叉相扣,左手五指自然翹起,雙臂繃直垂直于患者胸部,用上身重量有節奏地用力按壓。按壓頻率要達到每分鐘 100 - 120 次,按壓深度成人至少 5 厘米,兒童和嬰兒約 4 厘米,按壓與通氣比率為 30:2。每一次按壓,都是在為生命爭取時間,都在向死神宣告我們絕不放棄。
AED—— 開啟生命之門的 “神器”
AED(自動體外除顫器)是急救領域的 “黃金武器”,能在關鍵時刻為心臟驟停患者送去生的曙光。
第一步:“開”,打開 AED 電源,有的設備需要按下電源開關或掀開顯示器蓋子,隨后它會自動發出語音提示,引導你操作。
第二步:“貼”,迅速解開患者上衣,讓胸部完全暴露。撕去自粘式電極片的貼膜,按照儀器上的圖示位置準確粘貼。成人電極片一片貼在右側鎖骨正下方,另一片放在左乳頭外側;面對 8 歲以下或體重<25kg 的兒童,選擇兒童模式,一片電極片貼前胸部正中,另一片貼背部中央,若無兒童電極片,成人電極片也可應急,但務必保持兩片電極片之間的間距,避免它們相互接觸。
第三步:“插”,將電極片插頭穩穩插入 AED 主機插孔。此時,AED 開始分析患者心率,切記,這一過程要確保無人觸碰患者,以免干擾分析結果。
第四步:“電”,若 AED 分析后提示需要電擊,它會自動完成充電,并語音提示按下電擊按鈕。施救者要大聲提醒周圍人 “離開”,確認無人接觸患者后,果斷按下電擊按鈕。電擊完成后,依然不能放松,不要關閉 AED 或取下電極片,應立刻繼續胸外按壓,進行心肺復蘇,因為生命的救援是一場持續的戰斗。
生命守護,從掌握急救開始
回顧 1986 年的今天,我們完全有能力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。每一次心臟驟停的發生,都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。我們無法預知災難何時降臨,但能做的是,在日常生活中,積極儲備急救知識,熟練掌握 CPR 和 AED 的使用方法。
為家人、為朋友、更為我們自己,從現在起,讓我們一起成為生命的守護者。也許下一次,我們就能用自己的行動,在死神面前力挽狂瀾,讓生命之火重新燃起。畢竟,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全力挽救,每一次急救都可能是拯救靈魂的壯舉!不要等到危急關頭才后悔沒有提前學習,行動起來,讓急救知識成為守護生命的力量!